
书名:《人世间》(上/中/下)
作者:梁晓声著
出版社:中国青年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7.11
ISBN:978-7-5153-5026-4
索书号:I247.57R/10(1);I247.57R/10(2);I247.57R/10(3).
内容简介:
《人世间》(三卷本)是著名作家梁晓声饱含深情的鸿篇巨著,展现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健旺的创作活力,标志着梁晓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。《人世间》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——共乐区为背景,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,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,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,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。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,善良正直、自尊自强、勤劳坚忍、互助相帮的人性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,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。这是一部关于磨难、奋斗、担当和友情的小说,平民视角,悲悯情怀,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,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,让小说具有了社会生活的史诗品格。
作者简介:
梁晓声,原名梁绍生,祖籍山东荣成,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,当代著名作家、学者。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著有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《雪城》《返城年代》《年轮》《知青》等作品数十部,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。
书 评:
梁晓声是知青文学*人,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核心作家之一。《人世间》规模宏大,它以周氏三兄妹的人生经历为主线,写出了城市平民近五十年来生活的巨大变迁。小说将人性的善、人心的单纯刻画得入木三分,淋漓尽致,让我惊讶、震动、喜欢。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是文学青年的阅读圣经和励志经典,写的可以说是英雄;《人世间》写的是百姓生活,它将励志色彩潜隐在作品当中,写人物、写人心对当下青年读者具有教科书意义。
——著名文学评论家 孟繁华
《人世间》是一代人的时代阅历,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人民总结。
——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、社长 皮钧
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,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,《人世间》堪称一部“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”。
——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、文学评论家 李师东
原文摘录:
那一跪让秉昆悟到了一个道理――当別人对你下跪相求时,表面看来完全是别人的可怜,往深处想想,其实也未必不是别人对你的恩德,因为那会使你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。而看清自己,总是比看清别人要难的。谁都希望看清别人,希望自己看清自己的人却不是太多。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――自己内心里的丑恶,也许比自己一向以为的别人内心里的丑恶更甚。
秉昆对妻子有了新的认识,他觉得她是很少见的一类女子,只要承诺是她完全信赖的人做出的,她就可以靠着承诺达到幸福状态。即使那些承诺半真半假、并无兑现的可能,但只要郑重其事,她便备觉幸福。只要有一个个承诺,她的幸福状态便可持续。她要求兑现承诺的意识特别淡薄,几近于零,似乎认为承诺是一回事,兑现是另一回事;只要做出承诺的人自己并未声明收回承诺,那承诺便确确实实存在。
—— 引自第230页
工人们原本普遍以为,他们是共和国最有权力发发脾气的人。作为别妻离子进行“大三线”建设的工人,他们都认为自己表达不满有充分理由—也该有人来替换替换自己了嘛!劳苦功高的“领导阶级开,连这么一点儿起码的权利都没有吗?但是解放军一严厉,他们很快就明白,还是夹紧尾巴乖乖听话的好。如若不然,他们的那些“头头”的下场,随时可以是他们每一个人的下场。 他们不得不开始接受一种新的思想教育—就整个阶级而言,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;就每一名具体工人而言,只不过就是普通劳动者。普通劳动者就得有普通劳动者的样子!
—— 引自第162页
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是不需要铺墊的,也没有预备期,往往像爱情一样,一次邂逅一场电影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火花,可能并不持久,像礼花似的。但是在其绽放之时,每一朵都是真诚的。
—— 引自第262页
政治中国分明欲将民间中国的每一处空间全部占领,而民间中国以民间原则本能地也是低姿态地抗拒着,看上去很弱势,实则是一种策略。人心正在积蓄某种力量,人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民间原则横遭践踏的现象,那原则乃是他们世世代代赖以抱团取暖的经验;他们受够了,一边被动地修复,一边在等待时机。他们相信: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;时候一到,一切都报。
—— 引自第447页
他们的人生按照底层的种种规律和原则一如既往地进行。北京政治舞台上则更加紧锣密鼓先声夺人,似乎又酝酿着什么惊心动魄的剧情。政治中国分明欲将民间中国的每一处空间全部占领,而民间中国以民间原则本能地也是低姿态地抗拒着,看上去很弱势,实则是一种策略。人心正在积蓄某种力量,人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民间原则横遭践踏的现象,那原则乃是他们世世代代赖以抱团取暖的经验;他们受够了,一边被动地修复,一边在等待时机。他们相信: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;时候一到,一切都报。
—— 引自第446页
亲情一一草根阶层赖以抵挡生活和命运打击的最后盾牌,在艰难时代的风霜雨雪侵蚀之下变得锈迹斑斑,极易破损。周秉昆这么重感情的人,也难以例外。
—— 引自第229页
不论男女,一旦组成了自己的家庭,感情的触须几乎必然就短了一些;有了自己的儿女后,就又短了些。有的人甚至变得眼中只有老婆孩子或丈夫孩子,渐渐六亲不认起来。对从前的朋友、哥们儿,也往往只以利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交往的亲疏远近了。
—— 引自第229页
如果两个人的爱情正经受严峻考验,亲人们是有义务呵护它的。即使真爱,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坚韧,恰恰相反,往往也是非常脆弱的,甚至可能比雌雄鸟兽之间那种相依为命的关系还脆弱。因为动物之间的爱情是不附丽任何想象的,也是不寄托任何希望的,所以它们之间的雌雄之爱没什么失望可言。而人会对爱情附丽太多的想象,寄托太多的希望,越是一方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追求的爱情,越容易导致后来感到很大的失望。
—— 引自第181页
秉昆陪着叹息,他就联想到了《怎么办?》一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,恍然大悟到也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,所谓人生,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。正如自己和朋友们都不知拿各自目前的处境怎么办好,也不能排忧解难地互相启发怎么办好,更不知长此以往今后该怎么办
—— 引自第145页
国家兴亡首先是大人物的责任!咱们小老百姓没多大责任。响们总是抢着担责任,会把他们惯坏的! 其实,成熟并非多难的事,努力工作、低调做人、学会发言而已。他本是热爱自己工作的,努力与愿望相符,无须任何人督促。
—— 引自第52页
春天来了。 春天,到底还是来了。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,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。细想想,海晢山盟不大靠谱一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,地老天荒可谓永恒,但物是人非、斗转星移,变化真是不可阻遏
—— 引自章节:None